曾经有文章戏称我国的教育是一个“板鸭”的制作过程,首先是“赶鸭子”将学生赶进课堂,再是“填鸭子”强行将知识填进学生的脑中,接着是“烤鸭子”最后学生变成一只只的“板鸭子”。这固然是笑谈,但由此可见,我们以往的教育明显的是一种学生被动学习的教育。
今天,我国的语文教学在经历了建国初期重视“双基”到八十年代的“提倡人文,注重知识性”前两个阶段的过程,我国的语文教学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。“提倡素质教育,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”这是二十一世纪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。基于此,崔峦同志提出了培养学生“学会学习”的目标,并指出其中的核心是“主动创造的学习”。而这次的新教材就正如一本有趣、实用的童话书与同学进行平等对话,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进行“主动创造的学习”,从而掌握学习的方法,拿到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!
一、趣味性,自主学习的前提
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,让学生学会学习,就必须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。本册语文书就是一本让学生感兴趣的教材。
选图精美,布局精巧。一年级学生对于事物的认可往往是由视觉刺激来决定的,他们喜欢颜色鲜艳,富有童趣的事物。本册的语文书的每一篇课文插图不仅符合课文内容,并且生动,活泼,栩栩如生。让学生一看就喜欢,一看就想读。
古诗的配图,意境悠远,直观性强。比如:《春晓》一诗,春天的景色与诗人斜倚窗前的景致让学生还没有读诗就能体会到那“夜来风雨声”之后的春意,体会到作者喜春、惜春、爱春的情感。《村居》以儿童放风筝、鲜艳欲湿的绿色让学生明白“纸鸢”的意思,同时联想到自己放风筝的生活体验,去感受这浓浓的春意。两副图画让人耳目一新,仿佛自己走进了诗人的春天,与诗人共同享受春天。照片的插入,增强真实感,更能体会课文的感情色彩。如:第三课,《邓小平爷爷植树》的一张照片让学生亲眼看到一位81岁高龄的国家领袖以自己的行动来支持绿化的情景,从而明白植树意义的重大。22课,《吃水不忘挖井人》一张充满历史的老井照片,深深的激起了学生的怀念毛主席的感情。 丰富的图片,直观的插图首先就使学生想读,想看,这就保证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先决条件。
内容富有童趣,从孩子的视点出发,像《小壁虎借尾巴》、《乌鸦喝水》、《松鼠和松果》等童话的选入符合孩子的口味,《胖乎乎的小手》、《棉鞋里的阳光》等贴近学生的生活,并且语言优美、结构清晰。
二、平等性,自主学习的基石
在“鸭子”说中,首先就是教师“赶鸭子”,从“赶”这一字中就能够体会到其中教材、教师、学生三者之间的不平等性。在深受“师道尊严”影响的中国教育学生与教师尚难平等,更何况与教材的平等。本册教材放下架子与学生平起平坐,在书中与学生对话,尊重学生的选择。这一点充分体现在课后的练习中。提问方式的改变,不在是以往的“完成……”的形式,而是以“我会……”、“我的发现”等形式参与学生的练习,将以往的主体地位由教材、教师转化为学生。
再次,要求的提出不再是“一刀切”式的不顾学生自主选择的统一要求,而是考虑到学生情感、地域、个人喜好的差异。比如24课《画家乡》一课,分别有对海边、平原、山区、草原不同地方的描写,课后的“读读背背”中要求学生“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”,是以商量的口气让学生去进行自主选择,选择自己“喜欢的”,而不是强迫学生去背哪一段。这样真正实现了教材、学生的平等对话,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的意识。
最后在课本中经常出现的“我们”一词则是告诉我们教师,平等性不仅是教材、学生之间的平等同时更要求师生之间的平等,让我们教师和学生一起“走进春天”,一起“说说自己的家庭”,一起讨论“身边的垃圾”一起“发现”新的记字方法,一起“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”。
并且练习题也改变了以往教师高高在上,面无表情的提问,而是以各种卡通图标与学生共同参与。比如:“ 我会认”、“我会写”中的小朋友就好象是学生自己的同学拿着字卡叫他们一起认,坐的端端正正和他们一起来写。“我会读”中的小朋友就拿着书和同学们一起读。
学生在与课本平等对话,与教师平等交流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,产生“我要学会学习”的愿望,实现主动的学习。
三、实际性,书本回归生活
“孔融让梨”、“拾金不昧”、“热爱劳动”、“诚实”等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们教师在学校无疑是会大力倡导,然而学生们回到家中,他们的父母,亲人遇到同类事情是否赞同以上的方式呢?这是现代社会,现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经常发生冲撞的地方。因此本册的教材展现了贴近学生生活,符合学生实际的一些问题。
口语交际中的“我该怎么办”帮助父母做家务总是遭到拒绝,“该怎么做”中勇敢的向父亲承认了错误没有得到故事中的表扬,还是挨了打。这些都是生活中真实、常见的问题。课本中将它们提出,让学生通过交际说出更多相关的事例,再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,培养学生分析问题,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让书本发挥实际的导向作用,与生活接轨。
四、开放性,各门学科的融汇点
这一本课本中并不仅仅是一本课本,它更加是一本通向其他各学科的桥梁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!
八个不同的主题分别向学生展示家庭、生活、自然、思维等各个领域的内容,每组包括1课“识字”、4—5篇课文和1个“语文园地”,各部分相互联系,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。识字课包括词语、三字经、对对子、谜语、谚语、诗歌等多种形式。让学生在识字中学习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,接触到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。课文共34篇,内容丰富多彩。“语文园地”包括四个栏目:我的发现——鼓励学生探究发现,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,主要是识字的方法;日积月累——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、优秀段篇;口语交际——与专题联系,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;展示台——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。
书本中的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封闭的,而是用各种形式与联系到课外,联系到别的学科,课文直接通向丰富多彩的社会、自然、生活、民族文化各个方面。“我的发现”启发学生的思维,“我会认”鼓励学生多认、多读,“日积月累”在不经意中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,“口语交际”更是涵盖面广,“展示台”则是以直接的方式激励学生通过收集商标、看其他学科的书本、通过游戏等方式识字,记字让他们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去识字,以此让学生了解生活的各个领域。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开始去动脑,去创造!
五、探究、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
探究、合作是本册书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,同时这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内容,更是“自主的创造性学习”的精髓。我们在课本中随处可见探究学习,随时需要合作学习。
“我的发现”让学生探究各种记字方法,字的结构,组成规律等。《称象》等课文让学生共同讨论,一起探究更多的方法去解决问题。“口语交际中”的种种生活实际情况都需要学生在探究中得到答案。同时课本中各个问题都是以小朋友说话的方式展现,激发学生心中潜在的竞争意识,积极的去仿效书中的小朋友去多提问,这都是探究性的表现。
探究又是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的,这里的合作不仅是小组之间的合作,还包括了个人与全班的对话合作,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合作,同学之间自由选择合作的伙伴,自由选择合作的方式,“口语交际”让学生通过小组交际,全班交际探讨问题,“我的发现”也离不开同学之间的交流、探讨、合作、总结。“日积月累”更是需要合作学习增强学习效果。学生在与同学互相讨论中攻克学习难关,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与众不同的方法,感受到学习的快乐,并且在快乐的学习中打开思维,进行创造,最终实现“自主的创造性学习”。
寻找更多的资源在人教小语资源网:pepxiaoyu.cn